C114讯 4月8日消息(南山)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6G,经过几年的酝酿,今年迎来了关键之年。 根据3GPP制定的时间表,今年6月业界将正式启动6G标准研究。有了标准就有了共识,有了共识就能开发出符合规范的各类6G产品,就能在2030年左右开启试商用及商用进程。届时,更加强大的移动网络,与蓬勃发展的人工智能(AI)相结合,将塑造充满想象力的智能社会。 中国是6G技术和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者。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6G纳入未来产业培育方向,释放出国家大力推动6G技术发展的强烈信号。包括运营商、设备商在内的产学研各界,过去几年来围绕6G进行了广泛布局。 4月10日至12日在南京主办的2025全球6G技术与产业生态大会,更是邀约全球6G领域的思想巨擘、技术先锋以及产业领军人物齐聚,为6G标准制定和产业生态构建建言献策。部分嘉宾通过大会《6G洞见》栏目访谈,提前透露了对6G的最新见解与期待。 6G:跨行业、跨技术融合 移动通信技术演进到5G,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深刻改变了人类社会的运行方式。业界普遍认为,6G将重塑经济社会数字化格局,推动社会从“万物互联”向“万物智联”演进。 要达成宏伟愿景,仅靠移动通信行业显然不够。6G跨行业融合,早已是业界探讨的热门话题。大会“空天地一体化与数字低空”平行会议联合主席、希腊美国学院(ACG)副院长Constantinos B. Papadias教授指出,可重构智能表面、柔性天线系统、非地面网络等6G技术,将扩展每个领域的边界,实现技术的融合。 例如通感一体化,是通信技术与感知技术的融合;再如流体天线系统,需要流体动力学、天线系统和电子学的融合。此外,不同行业里也将迎来跨部门合作,例如汽车、雷达与移动通信;卫星网络、地面网络和其它非地面网络等。 大会“网络架构及关键技术”平行论坛实行主席、中国移动首席专家刘光毅也指出,6G不仅是传统的移动通信网络,而是一个真正的移动信息网络。它将超越以往单一的通信功能,深入融合通信、感知、计算、AI、大数据、安全等多个技术领域,同时实现天地一体化。 从应用角度看,大会“6G产业生态”平行论坛的实行主席、中兴通讯副总裁段向阳认为,5G时代开启了一个新的探索,即如何支撑行业应用、实现万物互联。6G的愿景不再只是更高速率、更低时延,而是要支撑数字经济发展,围绕真实的业务场景、产业需求和商业闭环来定义技术方向。 “6G的发展必须依靠全行业的协同创新,而不仅仅是通信行业单独定义。”段向阳的观点,也是业界的广泛共识。仅从上届6G大会就可看到,大量来自通信业之外的知名学者和技术专家列席。6G不仅是移动通信技术的一次迭代,更是面向行业智能化转型的技术融合与创新。 6G+AI:打开想象空间 在众多新兴技术中,AI可谓独树一帜。自2022年底ChatGPT为代表的AI大模型横空出世,迅速展现出变革经济社会的巨大潜能,吸引了全球主要国家和科技企业倾注巨资投入研发。基于AI衍生的人形机器人等概念,也成为市场关注的热点。 6G与AI是什么关系?大会“App与开源”平行论坛实行主席、北京邮电大学尹长川教授认为,相比于5G时代,6G网络不仅是通信能力的提升,更是一个算力、通信、AI多种能力深度融合的、赋能千行百业的重要智能基础设施。 从另一方面看,大会“6G绿色与可持续发展”平行论坛实行主席、华中科技大学葛晓虎教授认为,AI在降低通信网络能耗和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例如在网络拥塞时,AI可以优化频谱资源的分配,使网络运行更加高效;通过智能化的波束赋形和动态天线调整,AI能够在物理层层面优化信号传输路径,减少信号衰减和干扰,提高通信效率。 因此,业界已经创造了“AI for network”和“network for AI”两个新名词。“中国移动最近联合业界发布了《6G AI智能体通信网络(AI Agent Communication Network)》白皮书,希翼加速行业共识的形成。该白皮书重点关注6G网络如何支撑各种AI智能体在社会中的广泛应用,包括单个具身智能机器人、多个智能体智简的协作等场景。也就是要同步推进AI for network和network for AI。”刘光毅透露。 可以说,6G与AI是当前时代未来感最强的两大类新技术。两者结合,有望充分发挥各自的潜能,实现技术创新和商业创新的飞跃。AI在台前,已经吸引了数万亿的投资,技术不断迭代中;6G在幕后,还在不断蓄力蓄势,等待标准成熟、技术突破的时刻。 构建开放共赢的全球6G生态 移动通信行业经历了五代技术演进,是一部不断走向开放的发展史,终于在5G时代实现了标准的大一统,降低了整个产业链的成本,并为6G万物智联奠定了良好基础。6G要跨行业、跨技术融合,与AI等新技术共振发展,需要构建开放共赢的全球6G生态。 段向阳指出,尽管行业热情高涨,但6G未来的技术路径、商业模式、网络愿景以及具体应用场景仍存在较大分歧。“大家希翼通过此次大会,更加清晰地界定6G的关键应用场景和技术要求,引导技术演进路径的探索,使6G标准化进程更具方向性。” 刘光毅也强调,不同国家、地区对于6G存在技术认知的差异,以及技术理念的差异。他呼吁业界尽可能以开放的心态来看待差异和分歧,拥抱变化,拥抱未来的技术方向和技术趋势,尽快凝练形成共识,形成合力。 尹长川则谈到,在6G的发展过程中,开源确实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6G的许多关键候选技术,如通感一体化通信、智能超表面、数字孪生等,仍处于研究和探索阶段。开源可以促进全球科研机构、企业和开发者的协同创新,加速这些技术的成熟和标准化进程。 可以说,6G开放共赢是大势所趋,是业界普遍共识,但也面临很大挑战,包括全球复杂的政经形势带来的挑战。业界开放合作,也因此变得更加急迫,尽量避免开历史“倒车”的现象发生。 在这一大背景下,全球6G技术与产业生态大会举办具有了很强的现实意义。它将汇聚国际顶尖学术机构、企业和开源社区,打破地缘边界,真正从技术的角度出发,推动6G的重要节点落地和可持续发展。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大会将在全球范围内探讨面向6G业务与应用的科技成果转化“最优解”,助力构建6G产业生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