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命令行:
1:ping
- -t :无限ping下去,ctrl+c即可停止。
- -l:可以指定发送数据包的大小,最大为65500.
- -n:可以指定ping的次数
- -f:设置IP包的DF位,即分片位。
2:ip config:查询当前主机的配置
3:nslookup:可以查询域名对应的IP地址
4:arp功能--IP地址到mac地址的映射
- -a:显示当前IP地址对应的mac地址
- -d:可以删除一个IP地址与mac地址的映射
- -s:手动添加一个ip地址与mac地址的映射
5:nestate
6:tracert:追踪到目标IP地址或者域名需要经过多少跳转发
7:route:查看路由表
Hub是一层设备,交换机是二层设备。
Hub:App驱动转发,共享型网络,很容易出现冲突,因为所有接口是一个冲突域
交换机:
- 硬件转发设备,并且是线速转发,使用“微分段”技术,交换机上的每个接口都是一个独立的冲突域。(如果每个接口下面只连接一个PC的话,永远不会产生冲突)
- 每个交换机都有一个Mac地址表,转发数据前先查询Mac地址表。
缺点:交换机在接收到广播包、组播包或未知的单播包时,会进行全网的泛洪,非常占用资源。
VLAN技术的诞生:对交换机的不同接口进行逻辑上独立广播域的划分,即二层的隔离。
每一个VLAN等于一个广播域,一个逻辑子网。
不同的VLAN的通信是通过路由来实现的,可能是核心层的交换机(带路由功能),或者路由器。
VLAN分为静态VLAN(即需要手工配置的VLAN)&动态VLAN(已停用)和语音VLAN(因为其有一定流量的要求,所以专门划分一个以保证业务的正常)
Trunk接口的诞生:允许在一根线路上传输不同VLAN的流量,通过trunk的协议(802.1Q或者ISL)来区分不同的VLAN。
基本上交换机之间互联的接口都是trunk口。
其中802.1Q是标准协议,huawei的路由器也能用,ISL是思科私有的协议。
802.1Q通过打标记的方式来标识VLAN(4字节,开销小,但最后要进行从新校验)
ISL通过封装包头来标记VLAN(30字节,开销大,但原始对数据帧不作修改)
VTP(二层协议)的诞生:对于一个大型网络来说,可能有上百台的交换机,这样子配置VLAN起来会非常的麻烦。可以将一台交换机配置成VTP server,其他都配置成VTP client,就可以只对server配置,然后server向其他client发送VTP消息,其他client交换机接收到VTP消息后便同步该配置。
注意:VTP信息只能在trunk口上传输,因为在企业网中,交换机之间都是采用trunk口连接。
每个VTP同步消息都会有一个版本号,通过版本号的大小标记哪个是最新的同步消息。
注意:在加入一个之前配置过信息的交换机到现网当中是,一定要先清空它里面的信息,不然可能会出现新加入交换机的VTP消息版本号比现网的高,而导致冲掉现网的配置。
STP(802.1D)生成树协议:为了防止冗余备份方式造成的网络风暴、多帧拷贝、桥接表的不稳定等问题,采用该协议,在逻辑上将冗余的接口给断开,已达到断开环路的目的。
默认情况下,交换机的优先级是32768,最大值是65535,且数字越小优先级越高。
选举原则:1桥ID→2接口优先级→3接口ID
STP生成树协议虽然解决了网络备份的问题,但是却没有办法完成负荷分担,因为其中交换机的一端处于断开不工作状态。
PVST的诞生:对每个VLAN都划分一个STP实例。
RSTP(802.1W)快速生成树:
由于标准STP的协议的冗余备份倒换时间在30秒~50秒之间,这是企业网所不能容忍的断网时长,因此就诞生了快速STP协议,倒换时间为2s。
在标准STP协议中,交换机之间状态的协商是被动的选举过程,都要发送BPDU,等待15秒的时间。
在RSTP协议中,交换机之间的状态协商是主动协商,1秒之内完成协商。
端口状态的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