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门户论坛百科APPEN| 举报 切换到宽版

亚星游戏官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短信验证,便捷登录

搜索

军衔等级:

亚星游戏官网-yaxin222  中校

注册:2010-8-25159
发表于 2022-9-28 17:22:00 |显示全部楼层
关键概要

1.小米的成长历程堪比传奇,但每一次成长的背后都是痛苦的磨练。小米的历程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奇迹的梦幻开局”(2010-2014)、“内忧外患,步入低谷”(2015-2016)、“重回增长”(2017-2020)、“战略再定位,企业再创业,未来再布局”(2021-至今)。

2.小米的业务版图主要由六块内容组成,其中手机业务是基石,营业收入占比超过60%;AIoT业务是重要补充超过25%,新制造业务代表了新的增长空间主要包含小米汽车、小米机器人以及智能工程工厂;学问娱乐业务由于Tencent、网易等巨头早早布局,想打开局面并不容易;金融业务牌照较为齐全,未来是独立上市的板块;投资板块是构建产业链生态的重要保障。

3.小米的基本财务指标健康,规模还在持续扩张中,存货周转率是处在行业较高水平。由于新制造业务等的拓展,2021年三大现金流指标大幅下滑。

4.新的十年战略中,小米的高管新老交替已经完成交棒,黎万强、黄江吉、周光平已经退居幕后或者离开,王翔、卢伟冰、曾学忠等新生力量走向中央舞台,唯一不变的风帆还是雷军,强者的身影总是略显孤独的感伤。

5.小米的企业学问与创始人团队息息相关,工程师学问是基底、效率创新学问是路径、粉丝社群学问是初心。在新十年战略中,“手机×AIoT”任然是核心业务内容,但 “互联网+智能制造”将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是小米未来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

6.国内手机市场已经进入存量博弈的血海市场,各个手机品牌开展的军备竞赛,从原先的各有特色,也慢慢的产生了更为直接的竞争。

7.初步估算小米的未来的市值应该在4000~15000亿元之间,但真正要实现小米的转型升级和基业常青还要深度建设小米自身的护城河,在定义AIoT行业部分品类标准方面小米做的还不错,但还需要扩充版图,MIUI的意义在于极大拓展了小米品牌的生态边界,将非手机用户也纳入整个体系中,形成协同效应。

8.小米汽车的意义不只是业务规模新的增长点,也是小米赋予科技企业标签的重要载体;小米想要在目前阶段进行破局还缺乏一些能力,比如手机设计的提升、建立AIoT平台的软性优势,做好造车的持久战准备等。小米正在追求伟大的路上,不断创造社会价值才是对那些长期支撑小米的用户最好的馈赠。

一、小米的成长历程和上市架构分析

1.1 小米的成长历程

关于小米为什么要做手机,雷军自己是这样说明的,“实际上小米要做的不是手机,而是个人移动计算中心 。只是在这个时代,个人移动计算中心恰好是手机”。小米从2010年4月成立至今,大致可以分为4个阶段,分别代表了小米的梦幻开局、低谷危机、重回增长以及新十年战略:

(1)2010~2014年:奇迹的梦幻开局

2010年4月中关村银谷大厦,小米成立(小米名字出自《阿含经》里的,“佛观一粒米,大如须弥山”,意为小小一粒米饭的力量相当于一座须弥山),同年8月MIUI内测版发布;

2011年8月小米1发布,定价1999,首次预定22小时内订单超30万,一年内销量突破300万,累计销量780万(含小米1S);

2012年8月小米2发布,2012年营收超过100亿元,小米2累计销量1400万(含小米2S);

2013年MIUI用户超过1000万;同年9月小米3发布,机型累计销量1600万,为最畅销的小米数字旗舰;

2014年,小米发布IoT模组,正式启动IoT平台业务,标志着“手机+IoT”生态的基本成型;

2014年小米手机全年累计销量破6000万台,营业收入超过100亿美金,估值460亿美金,销量中国第一,全球第三。

这一阶段的小米凭借雷军、林斌等创始人的资源禀赋和技术支撑,以MIUI为突破口,从线上营销起步,以极致的性价比迅速打开了手机市场,以及赶上3G转4G的时代红利,在短短4年时间手机销量做到国内第一,全球第三,可以说是非常成功的梦幻开局。同时,正式启动了IoT的平台业务,构建平台生态。

然而小米的迅速扩张,对其内部组织架构、供应链管理、研发技术的创新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其后续的危机埋下了隐患。

(2)2015~2016:内忧外患,步入低谷

2015年4月,小米4发布,机型累计销量1400万(含小米4S)。小米全年出货量6490万台,市场占有率达到15%,国内品牌第一;

2016年2月,在国家会议中心小米5发布,机型累计销量920万(含小米5S、5Splus)。小米全年出货量暴跌至4150台,市占率仅为8.9%,排名国内第五。同年10月小米MIX惊艳发布,为全行业第一代全面屏概念手机,尽管受到广泛赞誉和认可,但销量惨淡。

这个时期的小米,在内忧外患双重不利局面之下,发展到了瓶颈期,2016年手机销量暴跌36.06%。主要原因有四个:

①小米的销售渠道严重依赖线上,线下渠道几乎空白,而当时线下零售占据手机渠道的80%;

②小米的供应链跟不上销售,产能长期处于爬坡,缺货状态下经常被打上“饥饿营销”的标签;

③内部管理体系跟不上,脱离用户声音;

④国内市场进入寡头化阶段,HUAWEI、OPPO、vivo的全面竞争和围剿。

2016年5月,雷军不得已重新接管手机部门,并且明确了“交付、创新、质量”为抓手,全面补齐小米的短板,在经历了地狱般的自救后(雷军经常一天要开15个以上的会,最长的一次一天23个会。在长达两年的时间内,每天睡眠不足4小时),小米也迎来了增长的曙光。

(3)2017~2020年:重回增长

2017年4月,一代经典机型小米6发布,尽管产品优秀,但机型销量惨淡仅为550万台。不过凭借线下渠道的铺设,以及红米Note4X等机型的热卖,2017年全年出货量超过9000万台,营收超过1000亿元。

2018年5月,小米8发布,机型销量重新破千万。小米全年手机销量破亿,达到11866万台,不过主要销量以中低端机型为主;

2019年1月18日,Redmi品牌独立,开始品牌差异化发展战略,主打极致性价比,同年5月Redmi K20发布,定价1999元。同年2月小米9发布,机型销量仅为247万台,为历年数字旗舰最差销量。

2019年小米营收超过2000亿元,成为最年轻的《财富》世界500强企业。

2020年2月,小米10发布定价3999元起步,当年销量破800万,同年12月小米11发布,售价进一步上探至6999元。

这个阶段的小米除了弥补供应链和内部组织管理上的不足之外,主要有三方面的情况有所突破:

一是明确了“手机×AIoT”的战略方向,手机还是核心业务,AIoT更多注重“乘数效应”。

二是Redmi的品牌独立与小米做定位区分,应对友商的围剿,小米主攻中高端市场。

三是国际业务有了长足的进步,小米的产品和服务覆盖了全球100多个市场,在62个国家和地区占据前5的手机份额,海外业务贡献了接近一半的营业收入。

小米想打造的的业务生态基本成型,但多年高速的增长和手机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也时刻推动着小米需要考虑着未来的发展方向。

(4)2021至今:战略再定位,企业再创业,未来再布局

2021年3月,小米春季新品发布会上,小米推出首款搭载自研影像芯片澎湃C1的小米MIX FOLD,同时雷军宣布,愿意押上人生中所有积累的荣誉和战绩,将10年投资100亿美金实现小米汽车,作为人生中最后一次重大创业;

同年12月小米12发布,并首次将自研的充电芯片澎湃P1运用到自家旗舰手机上,同时出现了12X价格下探覆盖面更广的机型;

由于连续两代骁龙888与8gen芯片功耗翻车,发热严重,极大影响了手机的用户体验,小米12ultra推迟到2022年7月才发布搭载台积电代工生产的骁龙8+Gen1芯片,小米12从目前看整体销量不及小米11,但小米12ultra销量占比较高。

新十年的小米,除了“手机×AIoT”的战略之外,最重要的决定是进军新能源汽车行业,作为未来小米营收破万亿的重要增长领域。

图1-1 小米历年销量与营收

640?wx_fmt=png&wxfrom=5&wx_lazy=1&wx_co=1

1.2 上市架构分析:VIE的路径与优势

根据小米上市时披露的企业架构来看,出于税收政策、注册投资、金融开放等方面的因素考虑,采用的是VIE架构上市的模式。即境外上市实体与境内运营实体相分离,境外上市实体不通过股权方式,而是通过一系列协议合约安排完全控制境内运营实体的经营活动和利润。

VIE架构下利润的转移路径是:境内运营实体→WFOE(外商投资企业/外商独资企业)→香港企业→境外控股企业,以小米科技为例,利润的转移路径为小米科技→小米通讯(港资投资企业)→小米香港(香港)→小米集团(开曼)。

从招股书披露的情况看,涉及境内实体的合约安排对象主要有:小米科技、有品信息科技、北京瓦力学问、美卓App设计、北京多看、小米电子App、北京瓦力网络、小米影业等8家单位,即通过一系列合约安排的形式将境内企业的经营收入、利润等转移至境外控股企业。

有两点需要注意的是,一是设立香港企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小米集团(开曼)在香港注册全资子企业小米香港,再经由香港企业在国内注册设立外商投资企业(WFOE)如小米通讯。

之所以必须要经过香港而不是直接在国内注册,则是因为香港的特殊性。根据2008年1月1日起新生效的《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在中国境内没有机构场所的境外PE获得的股息性质的所得需要在中国缴纳10%的预提所得税(税收协定另有优惠的除外)。由于大陆和香港之间有关避免双重征税的安排规定,对香港企业来源于中国境内的符合规定的股息所得可以按5%的税率来征收预提所得税。因此,很多红筹架构都把直接持有境内企业权益的企业设在香港,以享受内地和香港之间有关股息所得的预提所得税优惠。

二是小米开展国际业务的大部分境外设立的子企业大多整合在小米新加坡企业,小米海外业务的拓展中枢是小米新加坡企业。主要原因是新加坡的税收政策优惠,对外开放程度高,资本管制少等优势。国内很多企业如顺丰、SHEIN等也将新加坡作为开展国际业务的基地。

图1-2 小米上市企业架构
640?wx_fmt=png&wxfrom=5&wx_lazy=1&wx_co=1

二、小米的业务版图分析

640?wx_fmt=png&wxfrom=5&wx_lazy=1&wx_co=1

小米是目前国内几个手机大厂中,谋篇布局手机生态业务最早的,这与雷军2006年后作为天使投资人投资了一批互联网、制造业企业的经历密切相关。目前小米生态版图已基本成型,主要涵盖手机通讯与App服务、AIoT生态链、新制造、学问互娱、金融、投资六大板块业务。

2.1 手机通讯与App服务

该板块一直是小米最重要的基础业务,近三年的平均营收占比为61.6%,目前主要有小米、Redmi和MIUI三大品牌。小米手机的主要定位是旗舰、高端手机,因此向数字系列如小米13、MIX系列如小米MIX4、小米MIX Fold2等,在整个产品布局中是性价比的一种向上突破。

Redmi手机定位中低端手机,主要有K数字系列如RedmiK50、Note系列如RedmiNote11T等,传承了小米极致性价比的品牌理念。实际上在2019年Redmi独立的时候,除了差异化发展之外,也是为了更有效地针对荣耀开展竞争,让小米脱身直接对位HUAWEI。

MIUI则是容易被忽视的一项资产,除了手机系统MIUI13之外,像MIUI Home、MIUI TV 、MIUI Watch也在延伸的产品上发挥着重要的串联作用,在硬件趋同化的大环境下,厂商也越来越重视App层面的开发投入。小米的成功跟MIUI的迭代深化密不可分,尤其在2010年代初期,安卓系统水土不服,操作不完善的年代,MIUI的推出为早期小米的口碑宣传、销量一炮而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2 AIoT生态链业务

该板块目前小米体系中收入贡献第二大的业务,近三年平均营收占比达27.8%,由于生态链的品类众多,这里简单将产品归为三类。

一是手机周边,如智能手表、手环、充电宝、耳机等;

二是智能家居,包括智能电视、笔记本、路由器、空调、洗衣机、净化器、平衡车等;

三是生活耗材,如垃圾桶、电动牙刷、旅行箱、背包等,以上品类中有些是小米品牌,如小米笔记本、电视机、智能手表等,更多的则是AIoT生态链上的合作商联合开发的产品。

因为小米投资的原则是“投资不控股,帮忙不添乱”,相对阿里来说投资方面还是比较友好的,加上小米也有技术等其他要素的扶持,所以在生态链平台上参与的企业也越来越多。

2.3 新制造业务

这块业务相对手机和AIoT业务来说还不是很成熟,更多的是小米对于未来战略板块的探索,包含小米汽车、小米机器人、智能工厂三块内容。

小米汽车是雷军堵上人生全部荣誉最后一次创业的雄心壮志,一期投资100亿人民币,十年投资100亿美金无疑是未来小米最烧钱的业务板块之一,小米汽车的重大意义不仅仅在于看得见的新能源汽车的巨大浪潮趋势,更在于在于完成小米生态智能场景的最后一公里,即工作、居家、出行的完整闭环。这意味着用户一天到晚的行程都可以享受小米生态的全覆盖服务。

目前小米汽车的主要方向是自动驾驶技术(一期投入33亿元,研发团队超500人),已经进入测试环节。至于为什么选自动驾驶技术作为突破口,一方面是App研发团队小米的基础好,另一方面自动驾驶作为电动汽车的大脑中枢,在产业链上也是位于高地。

小米机器人方面,目前公开披露了CyberOne机器人和CyberDog机器狗,主要由小米机器人研究室负责开发。仿生机器人在商业化的开发上,由于场景复杂、科学技术难度高,在应用上远不及工业机械臂。

如果说大多数字工厂、AGV搬运机器人大规模的应用对应的是以二产制造业的提质增效,部分领域上已经实现了重大突破;那么CyberOne和CyberDog对应的大规模商业化场景为三产服务业,能够对该行业产生多深远的影响,实际上个人是存疑的。

本质上的原因是,制造业的面向对象是产品,很容易制定标准化的流程跟规则。但是服务业的面向对象本质上是个体的用户,其需要的个性化服务复杂多变,需要计算的数据和运力实际上是天量的,现有的计算水平还远远达不到应对复杂场景的需求,至少中短期内要突破这个科技瓶颈前景不太乐观。

智能工厂是小米对智能制造的最新实践,代表了先进的制造工艺和研发基地。2020年北京小米智能工厂(一期)落户北京亦庄,总投资6亿元,总建筑面积1.86万平发米。除了年产100万台高端手机外,还具有较强的研发基地属性,既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技术预研的“大型实验室”,也是先进制造设备和自动化产线的“实验基地”。

北京小米智能工厂(二期)则落户北京昌平区,项目用地87.45亩,总建筑面积14.11万平方米,年产1000万台超高端智能手机,产值约600亿元,将落地包含SMT贴片、板测、组装、整机测试、成品包装全工艺段的第二代手机智能产线,二期工厂更加注重产能的提升。同时小米阿根廷智能工厂也在筹建中,服务于南美洲市场的开拓。

2.4 学问互娱板块

涉及影视作品、游戏的代理分发等业务,主要由小米影业和北京瓦力实现。小米影业主要负责影视的投资和宣传,涉及的影视作品有唐人街探案2、前任2等,北京瓦力实际上主要负责游戏业务的投资、代理发行等,主要作品有小米枪战等,这一块业务由于Tencent、网易等巨头横亘在前,目前来看并不太成功。

2.5 金融板块业务

由小米金融香港企业统筹,业务涉及银行、保险、保理、互联网理财、小额贷款、第三方支付等。其中银行业务的载体有天星银行(虚拟银行,香港牌照)、新网银行(第二大股东占比29.5%),开展银行的存贷款业务。

天津小米商业保理主要提供应收账款的贸易融资、结算管理等,重庆小米小额贷款主要提供小额贷款服务,捷付睿通主要提供第三方支付服务。金融板块的重要性在于其高市场空间、高估值以及高覆盖面(供应链金融、普惠金额、金融科技等),在招股书中明确了小米金融业务将进行剥离并谋求独立上市。

图2-2 小米金融板块图
640?wx_fmt=png&wxfrom=5&wx_lazy=1&wx_co=1

2.6 投资业务板块

小米旗下投资渠道主要包括湖北小米长江产业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湖北小米长江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企业、天津金米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小米科技(武汉)有限企业等。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22年一季度末,小米对外股权投资约为425笔,其参投项目公开披露融资总额约847.7亿元,仅2021年项目融资金额就达到452.4亿元。

小米投资板块是多元化的,既服务于自身的业务版图,又不断投资前沿科技产业。投资方向主要聚焦智能家居家电及电子产品行业、汽车关联行业、游戏娱乐和传媒行业、集成电路及芯片行业。小米在2014年和2021年投资明显高于其他年份,其中2014年可能跟IoT战略布局有关,加上当时投融资环境比较宽松,市场整体投资规模快速扩张;而2021年则是小米对新业务的拓展以小米汽车为代表对智能制造的升级产业链布局明显增加。

640?wx_fmt=png&wxfrom=5&wx_lazy=1&wx_co=1

三、小米的基本财务指标分析

说完生态版图,可能大部分投资人关心的还是小米的财务指标状况如何。那大家依次按照盈利能力水平、负债与偿债结构、现金流情况进行解读。

首先是盈利水平分析,小米近五年营收的复合增长高达36.84%,处于高速发展水平,其中2019~2021三年的营业收入分别是2058.39亿元(同比17.68%),2458.66亿元(同比19.45%),3283.09亿元(同比33.53%),其中2019年增速17.68%为近五年最低,主要原因是当年发布的机型小米9销量扑街,仅为247万(同期小米8销量超过1000万台),手机业务营收仅增长7.3%,销量主要靠中低端机型走量。

毛利的五年复核增长率更进一步达到了51.71%(毛利水平从2017年的13.22%提升至2021年的17.75%),其中2019~2021年毛利润分别是285.54亿元(同比28.67%)、367.52亿元(同比28.71%)、528.61亿元(同比58.53%)。

净利润方面,除了上市前2017年因为国际会计准则而进行调整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产生大额公允价值亏损导致当年亏损438.89亿元之外,上市后一直保持盈利状态,其中2019~2021年净利润分别是101.03(同比-25.04%)、203.13(同比101.06%)、192.83(同比-5.07%)。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2021年营收以及各业务的利润都呈现快速上升但最后净利润却出现负增长,原因并不是小米的手机业务出现了问题,主要是两方面因素,一方面是进军小米汽车等新制造产业导致研发费用(同比新增39.11亿元)、以及其他经营支出(同比新增113.24亿元)增加较多;另一方面是投资收益大幅下降54.98%至60.45亿元和所得税费用激增288.71%至51.34亿元侵蚀了利润,投资收益下降源于股市等大环境整体低迷,所得税激增主要是同期可抵扣的费用大幅下降,所以导致扣费净利润增幅仅为12.87%,但所得税增加了288.71%。

还有一个关键指标是存货周转率,因为手机行业整体更新换代的结构较快,库存机器的折价非常快,一年后的新机器折旧率可以达到6~7折,所以库存周转率的高低也直接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小米近三年的存货周转率都在5以上处于优秀水平,是除了苹果(常年维持在40以上,行业内一骑绝尘)之外最快的手机大厂,分别是5.71、5.63、5.74,某种程度上也是小米手机毛利率较低倒逼其用高周转维持利润的需要。

负债结构和偿债能力方面,小米近三年的资产负债率比较稳定,分别是55.53%(总资产1836亿元)、51.11%(总资产2536亿元)、53.08%(总资产2928.92亿元),同时偿债能力也相对稳健,近三年的流动比率分别是1.49、1.63、1.61,近三年EBITDA利息倍数分别是18.28、3.43、8.12。

现金流情况方面有三大变化:

一是经营性现金流大幅下降,2021年经营性97.85亿元,同比下降55.27%,主要原因是存货增加应收账款全年增长绝对值78亿,存货全年增长绝对值107亿,两者合计占用资金超过184亿元。

二是投资现金流大幅流出,增至450.08亿元(同比增加154.59%),主要原因是小米进军小米汽车等新业务,以及对外投资大幅增加所致。

三是筹现金流大幅减少,从2020年的262.16亿元减少至2021年的44.99亿元,从上市后的投资和筹资活动来看,充足的现金储备后,小米往往会开拓新业务后者大幅增加投资活动,表现在2018和2020年的筹资大年的下一年往往是投资活动的大年即2019年和2021年。

尽管近几年小米企业的财报数据很亮眼,实际上也存在一些隐患风险。

内部因素:小米汽车成最大不确定因素,100亿美金的投入对任何一家企业都是不小的投入,这一点也反映到了去年研发投入和其他业务支出大幅增加上。除了资金外,小米企业的内部人才倾斜也势必占用较多,包括超过1000人的研发团队等,占用大量资金和人才资源的小米汽车的势必对对手机业务也会造成一定影响。目前小米拟采用自建工厂的形式造车,在监管审批以及对供应链的整合上要求更高,想要实现2024年上半年的汽车量产,目前来看挑战难度较大。

外部因素:主要表现在全球经济下行,以及手机行业逐渐饱和。经济下行导致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减少,消费意愿减弱。手机行业的饱和则是从增量竞争的蓝海,变成了存量竞争的血海。

640?wx_fmt=png&wxfrom=5&wx_lazy=1&wx_co=1

四、管理层分析

小米的高级管理层主要有雷军、林斌、洪峰等16人。可以分为三个层级。雷军独一档、早期联合创始人一档、新进管理层一档。小米初期有8位创始人,雷军(金山)、林斌(GOOGLE)、洪峰(GOOGLE),王川(多看科技)、刘德(北科大)、黎万强(金山)、黄江吉(MicroSoft)、周光平(摩托罗拉),主要来自金山以及GOOGLE、MicroSoft、摩托罗拉等外资巨头,除了刘德和黎万强是搞设计师出生之外,其余6人都有着工程师的背景,因此小米的工程师学问在创业初期就埋下了基因。

第一层:雷军是小米的绝对核心,目前拥有过半数的投票权。

雷军(51岁),无疑是小米的图腾,也是最重要的无形资产(虽然不计入报表),是小米企业的创始人,目前任小米集团的CEO、董事长兼任电动汽车的CEO,所以就像2021年3月小米春季发布会上雷军自己说的一样,他要赌上之前的所有荣誉为了小米电动汽车最后一次创业,因此内部分工上他自己主抓的是电动汽车这一块。关于雷军的传奇经历不过多累述,但是我想用几个标签概括一下,天才程序员、大学创业失败、三进三出金山、卓越网转让、天使投资人、小米创始人。

天才程序员:由于一头浓密的黑发,很多网友对雷军程序员的身份产生了质疑。实际上雷军不仅是程序员,在我看来也算天才级的程序员,大一编写Pascal程序,编进新生教材,大学时间两年修完所有学分,编写了BITLOK0.99(加密App,防盗版)超过100万台计算机应用,两周破译WPS1.0版本,2个月全部重写了BITLOK 3.0等,因此如果雷军不做CEO其实完全也可以成为程序员大神。

大学创业失败:1990年大三时期和朋友创办三色企业,卖过电脑、仿制汉卡等,因汉卡被破解以及企业4人平分股权之下内部矛盾突出,半年后解散,第一次创业失败。

三进三出金山企业:1992年1月雷军入职金山企业,1996年4月提交辞职(虽然最终没有辞职成功,休假7个月),1996年11月回归金山,2007年12月金山上市两个月后辞去CEO职务,2011年7月回归金山任职董事长,2020年6月卸任金山董事长。

在金山的经历使得雷军从一名技术人员成长为一名管理人员,从一名战术家成长为一名战略家,历经盘古Office的挫败、卓越网的无奈割售等使得雷军对互联网行业有着更深刻的理解,也为日后创办小米打下了基础。

对于金山来说,雷军两次拯救金山,实现金山两地上市是其报答金山最好知遇之恩。第一次是1996年盘古Office耗尽企业资金开发的项目却惨淡收场,雷军后来通过开发工具App《金山影霸》、《金山词霸》和《剑侠情缘》等App给企业争取了新的现金流,另外一方面改善WPS使得企业走出了困境。

另外一次2011年为报达求伯君的伯乐之恩,雷军回归金山,此时金山港股业绩惨淡,港股价格不到3港元,市值不到50亿港元,雷军回归后通过一系列改革,战略调整3年内使得金山营收翻了5倍,股价翻了10倍,并且通过分拆子企业、推行内部改革实现A股金山办公的上市,股价最高达到518元,市值高达2400亿元。

卓越网转让:1999年创办的卓越网是雷军的第一次尝试创办互联网企业,起先做的是App下载,但当时的国内互联网基建环境做这样的业务成本过高,2000年从金山分拆转型做电子商务,并且做到了国内B2C电商第一,单季销售额超过1亿元,但是企业依旧亏损且还需要持续烧钱,根据雷军当时估计还需要再烧10亿人民币左右卓越网才能盈利。

最后卓越网没有渡过互联网泡沫后的资本隆冬,内部资金也很快烧完了,加上当时金山忙着准备上市所以对这一块业务并不是很重视,最后卓越网在2004年8月作价7500万美金卖给了AMAZON,用雷军自己的话说是“卓越网,创办于互联网泡沫破裂之后,倒下于电商全面崛起之前。”这件事其实对雷军打击非常大,当时雷军是不主张卖的,甚至跟金山有过激烈的争持,但是迫于股东金山和资本方的压力最后不得不卖。

天使投资人:卓越网的失利,尤其是以这样一种方式结束,让雷军痛苦不堪。从那以后他便开始以投资企业的形式参与到互联网的行业发展浪潮中。雷军的投资生涯其实也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04~2011年据不完全统计累计投资21个项目,包括拉卡拉、UC浏览器(就任过董事长)、好大夫在线、大街网等企业的天使轮,当时雷军的投资风格是“不熟不投,只投人,帮忙不添乱”,这也是可以看作小米投资板块的投资原则模板。

2011年顺为资本成立之后,雷军个人的投资少下去了,更多的是以顺为资本以及小米集团的名义投资,投资过金山云、万魔声学、i微聚、凡客诚品(失败案例)等企业,并更多的开始布局一些跟手机行业相关或智能家居供应链相关的企业,跟小米生态链的发展形成互动。

小米创始人:小米的创立是雷军第一次置身移动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大趋势之中,为了自己的理想(创造一家伟大的企业)而创立的企业。最年轻的世界5000强企业,手机出货量全球第三、可穿戴设备全球出货量第一、电视出货量中国第一等,小米的业绩不断刷新。雷军不仅仅是小米的CEO、董事长,更是小米的精神灵魂,外界已经将小米跟雷军深度挂钩,就像马云之于阿里,小马哥之于Tencent。

第二层次:当年跟雷军一起创业的联合创始人,目前还剩下林斌、洪峰、刘德、王川留在高管队伍中,黎万强、黄江吉、周光平已经退居幕后,在企业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总会面临创始人或是财务自由,或是管理能力跟不上企业发展的需要而退出甚至是离开,这是企业长期发展的客观规律。

林斌(53岁),小米集团联合创始人、副董事长,林斌是小米的2号元老,早年在MicroSoft(1995-2006)和GOOGLE(2006-2010)两大科技巨头里都担任过工程总监,履历丰富,App技术开发和工程管理方面也是大咖级别。相似的经历和技术上的语言互通,使得林斌和雷军非常有共同语言,并且两人还都有背包放着各式各样的手机进行研究的习惯。

目前林斌已离开集团总裁、手机部总裁这样核心位置,退居二线任职战略委员会副主席,并且在2019年和2020年累计套现近80亿元。最为关键的是,在2020年和2021年林斌自身的18.6亿股A类股(一股A类股拥有10票投票权)转化为B类股(一股一票),转化完后,林斌还持有4.6亿股A类股,投票权由最高峰的29.52%稀释至6.9%(截止2021年底雷军的投票权较上市时的55.2%提升至62.6%),也都暗示着其重心可能更多的偏向工作之外。

洪峰(44岁)是小米的联合创始人、高级副总裁,现任天星数科董事长,原先负责MIUI系统和互联网服务的建设,分工调整后目前主要负责小米金融业务,包括信贷、第三方支付、互联网财富管理及保险等金融服务。

洪峰本身是林斌的老部下,2005~2010年在GOOGLE就职负责产品和工程管理,2001~2005在Siebel Systems(后被甲骨文企业收购)任高级App工程师。然而对于工程师出生的洪峰来说金融业务对他来说也是新事物,目前小米的金融业务已经深度参与到对供应链的金融投资,并且承接集团内部资金往来的统筹,金融业务是明确后期要独立上市的,所以实际上尽管目前收入体量不大,但绝对是未来核心业务之一。

刘德(48岁),是小米的联合创始人、高级副总裁和组织部部长,原先主要负责手机部供应链、工业设计团队、生态链业务,目前主要负责干部选拔培养和企业组织架构设计等。刘德是设计师出身,获得北京理工大学机械设计及理论硕士学位和美国加州的艺术中心设计学院的工业设计硕士学位,参与了小米1代的设计,并且还在日本大地震时期与雷军、林斌一同拜访攻克了夏普作为屏幕供应商。同时,也在小米初创期为AIoT业务的拓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王川(52岁),联合创始人、高级副总裁,首席战略官。王川的成名之作是一手将小米电视打造成了中国第一,2021年小米电视销量约900万台,连续3年销售量居国内市场第一。同时,开发量小米盒子与小米电视形成生态互补。

第三层,代表了小米新老交替的新生力量,代表人物包括新任的总裁王翔、Redmi的总经理卢伟冰和手机部总裁曾学忠,这些后进入的高管是对原先创始团队的一种更新,带来了更加职业化的管理能力,也是新十年战略的重要保障力量。

王翔(60岁),合伙人、总裁,协助雷军负责集团运营,承担了以前林斌的角色。王翔原先是高通企业的高级副总裁以及大中华区总裁,小米创立初期与高通的谈判中王翔起到了关键作用。2015年在雷军的游说下加入了小米,当时主要负责国际业务的拓展,尤其对欧洲市场的打开功不可没。

2021年小米境外出货量超2500万台,同比增长120%以上,其中欧地区运营商渠道市场份额达16.8%,排名第3仅次于SAMSUNG和苹果,拉丁美洲地区运营商渠道市场份额12.3%,排名第3仅次于SAMSUNG和摩托罗拉。正是海外业务的出色表现,雷军对王翔给予厚望,才让其在2019年接替了林斌的位置,想要将小米打造成国际化的大企业也需要更具国际化视野的人才。

卢伟冰(46岁),合伙人,高级副总裁,中国区总裁,兼任Redmi(红米)总经理,主要是负责Redmi品牌的独立经营。卢伟冰原先是金立手机的总裁,后来由于金立在智能机时代转型失败经营不善,以及创始人刘立荣在塞班岛赌博输了十几亿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导致破产。后来卢伟冰创业成立了诚壹科技,但并不成功,被雷军收购后纳入小米管理层(雷军为了获得人才不遗余力)。

接手分拆的Redmi品牌后,卢伟冰在产品整合、市场营销方面都做足了功夫,经常出没在头条热词中,Redmi也更多的出现在公众视野,尤其是红米K系列,市场在双十一和京东618活动中霸榜,并且红米9和红米9A也入选2021年全球10大畅销机型(国内唯二)。

曾学忠(48岁),高级副总裁兼手机部总裁,主要负责手机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工作。曾学忠1996年取得清华大学物理学士学位及高级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曾担任中兴通讯实行副总裁、中兴手机CEO,以及紫光集团全球实行副总裁、紫光展锐CEO,汇芯通信董事长兼总经理,履历可谓光鲜至极。

曾学忠也是工程师出身,见证了中兴的辉煌与衰落,在管理上经验非常丰富,但近几年的岗位调动有些频繁。也许是职场失意,也许是刻意为之,2019年曾学忠也走上了自出创业的道路成立了汇芯通信(小米投资入股),次年便加入小米集团。

以上三个层次的代表人物,代表了小米管理模式的演化的三个阶段:

2010~2014年的初创期是雷军跟林斌组建队伍到处挖人,管理上基本以雷军跟林斌为主,所以他俩也是小米上市初期直接持有A类股(超级投票权)的创始人。

2015~2017年的探索,小米遭遇了危机,业务停滞、销量下滑,在雷军和其他联合创始人的合力之下渡过了危机,此时的管理是以8大创始人为核心,各管一块发展的。大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影响小米效率提升,以至于雷军在2016年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把原先负责手机部的周光平调岗,由林斌接任,也为周光平2018年的辞职埋下了伏笔。这就是企业发展时经常会面临的问题,当创始人的管理能力开始驾驭不了不断壮大的企业业务时,该如何抉择?

2018~2021年则是小米集团内部管理的整合期,内部部门大整合4大部门分拆为十几个业务部门,高管分工重新调整,年轻干部开始走向管理岗位,而以王翔、卢伟冰、曾学忠新进入小米高级管理层的人开始走向中央舞台,老一批的联合创始人黎万强、周光平、黄江吉开始推出集团管理序列或者辞职。

然而新老交替之际,为小米第二个十年的重新创业挂上风帆,指明起航方向的依旧是雷军,但身后的伙伴已经换了一批人。在林斌隐隐退居后,雷军的投票军一度超过69%(绝对控股),变成了一言堂,可能是雷军自己看到了人性的局限性,不久后又将投票权降低至62.6%,这或许才是雷军最大的智慧。


举报本楼

本帖有 20 个回帖,您需要登录后才能浏览 登录 | 注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手机版|C114 ( 沪ICP备12002291号-1 )|联系大家 |网站地图  

GMT+8, 2024-9-22 11:34 , Processed in 0.826265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Copyright © 1999-2023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 Licensed

回顶部
XML 地图 | Sitemap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