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以白城、四平、长春三市为例进行同(共)覆盖小区分析及2G高倒流小区识别。这三个城市的网络覆盖参数如下表所示: 网络工参提取:除了少数城市,2G小区不存在室内覆盖。 【高倒流小区规则】 1、话务量统计时间3天。 2、4G话务量占比=4G话务量/(2G话务量+4G话务量)≤70% 1. 参数设置: 市区基站: 在市区建成区范围内,覆盖范围按平均站间距计算,平均站间距为2*cell_radius。每个城市的市区范围不一样,市区范围与半径也不一样。比如白城的市区范围大致为2km,而长春的市区范围则为15km。 if CITY == 'BAICHENG': city_lon, city_lat = (bcbc_lon, bcbc_lat) city_radius = 2000 郊区与农村基站: 首先确定不共址的最近的基站距离,将这个距离的1.5倍与平均站间距之间的较大者作为覆盖范围。 dfn_mdist = dfn[(dfn['距离'] > cosite_radius)]['距离'].sort_values(ascending = True).min() if dfm_center_dist <= city_radius: cell_range = cell_distance else: max(1.5 * dfn_mdist, cell_distance) 基站共址的判断: 当站间距小区共址临界距离cosite_distance时,认为两个基站是共址的。 cosite_radius = 30 dfn['距离'] = dfn.apply(lambda x: hageodist(x['经度'], x['纬度'], dfm_lon, dfm_lat), axis = 1) cosite_cell = dfn[(dfn['距离'] <= cosite_radius)] 不同类型区域平均站间距不同,覆盖范围有较大差异。在确定同覆盖小区时,需要充分考虑这一点。 2. 算法实现 1)定义重叠覆盖系数,取值范围在0-1之间,用它来描述两个小区重叠覆盖的程度。 2)定义2G覆盖三角形,和4G覆盖三角形。 4)重叠覆盖面积为这两个覆盖三角形重叠的面积: 重叠面积与覆盖三角形面积(边长一定则面积一定)之比即为重叠覆盖系数。 5)区分共址同覆盖 与 非共址同覆盖: a. 共址同覆盖是两个小区在同一位置,或基本同一位置,覆盖角度相同或相近,如下: b. 非共址同覆盖是两个小区在不同位置,方向也不相同,但覆盖同一区域,如下所示: 6)高倒流判断:2G话务量占于之同(共)覆盖的4G小区总话务量比例的超过七分之三,占2G-4G整体话务量超过十分之三: Traffic 2G平均 > 3/7 * Σ2G同覆盖(Traffic 4G) or Traffic 2G平均 > 0.3 (Traffic 2G + Σ2G同覆盖(Traffic 4G)) 比如2G话务量为8erl,4G同覆盖小区合计的话务量为18erl,因为8/18 > 3/7,所以此2G小区为高倒流小区。这个判断条件与“高倒流小区规则”: 1、话务量统计时间3天。 2、4G话务量占比=4G话务量/(2G话务量+4G话务量)≤70% 是一致的。同时满足高倒流及存在有同覆盖4G小区这两个条件的2G小区为高倒流2G小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