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门户论坛人才百科搜索IDC与风网EN

本类书籍检索

书籍先容


IP数据光网络技术与应用

6.0

(1人评分)

0.0%
0.0%
100.0%
0.0%
0.0%
作  者: 黄善国  顾畹仪  张永军  张沛  
出 版 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书  号: 9787115172716
页  数: 0 页
出版日期: 2008-4-30
定  价: ¥59 元
积分兑换: 900 技术积分  我要兑换
IP数据光网络技术与应用概况
第1章 光网络及其发展 1
1.1 光网络基本概念与构成 1
1.1.1 光网络的基本概念 1
1.1.2 光网络的基本构成 2
1.2 光网络的发展 4
1.2.1 光网络的发展概述 4
1.2.2 光网络的发展历程 6
1.2.3 下一代光网络的特征 8
1.3 波分复用技术 9
1.3.1 波分复用技术概述 9
1.3.2 WDM关键技术 11
1.3.3 WDM在骨干网中的演进 19
1.3.4 WDM向城域网渗透 21
1.3.5 WDM在接入网中的应用 25
1.4 国内外光网络项目概述 31
1.5 本章小结 33

第2章 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技术 34
2.1 MPLS概述 34
2.1.1 MPLS的提出 34
2.1.2 MPLS的网络结构与基本概念 35
2.1.3 MPLS工作过程 37
2.1.4 MPLS的功能特征 38
2.1.5 MPLS与其他宽带网络交换技术的比较 38
2.2 MPLS基础 38
2.2.1 标签(Label)和转发等价类(FEC) 39
2.2.2 MPLS中的路由技术 39
2.2.3 MPLS标签封装结构 40
2.2.4 标签交换路由器(LSR)和标签边缘路由器(LER) 40
2.2.5 标签分发协议(LDP) 41
2.2.6 标签交换路径(LSP) 43
2.3 标签分发协议 44
2.3.1 标签分发协议概述 44
2.3.2 标签分发 45
2.3.3 LDP消息 52
2.3.4 小结 53
2.4 CR-LDP信令协议与RSVP扩展协议 53
2.4.1 RSVP协议的基本原理 53
2.4.2 RSVP-Extension协议 55
2.4.3 CR-LDP信令协议 56
2.4.4 CR-LDP 和RSVP扩展协议的比较分析 58
2.4.5 小结 60
2.5 MPLS流量工程 60
2.5.1 流量工程概述 61
2.5.2 MPLS实现TE的优势 63
2.5.3 流量中继主干线的属性及特点 64
2.5.4 约束路由/显式路由 65
2.5.5 因特网流量工程组成部件 66
2.5.6 小结 67
2.6 MPLS的光网络扩展 68
2.6.1 未来网络的演进趋势 68
2.6.2 网络体系结构的演化 69
2.6.3 GMPLS对MPLS进行的扩展 72
2.6.4 小结 75
2.7 本章小结 75

第3章 通用多协议标签交换(GMPLS)数据光网络技术 76
3.1 GMPLS产生背景 76
3.1.1 传统光网络向智能光网络的演进 76
3.1.2 GMPLS的演进过程 78
3.1.3 GMPLS协议与ASON协议的发展过程 79
3.2 GMPLS的关键技术 84
3.2.1 GMPLS的节点结构 84
3.2.2 GMPLS的标签和标签交换路由 84
3.2.3 LSP分级 89
3.2.4 路由和寻址 91
3.2.5 链路管理 92
3.2.6 GMPLS信令机制 94
3.2.7 链路保护与恢复 94
3.2.8 GMPLS流量工程 95
3.3 GMPLS技术应用——构建OBS网络 99
3.3.1 基于GMPLS技术的OBS网络及实现机制 99
3.3.2 基于GMPLS技术的OBS光交叉节点 103
3.3.3 基于GMPLS技术的OBS边缘节点 105
3.4 本章小结 106

第4章 GMPLS协议技术 107
4.1 GMPLS协议栈 107
4.1.1 基于GMPLS对等模型的智能光网络 107
4.1.2 GMPLS协议栈基于对MPLS的扩展 108
4.2 GMPLS信令协议 109
4.2.1 GMPLS信令协议研究现状 110
4.2.2 ASON网络对信令的需求分析 111
4.2.3 RSVP-TE信令机制 112
4.2.4 RSVP-TE与CR-LDP的比较 125
4.3 GMPLS路由协议 127
4.3.1 GMPLS路由概述 128
4.3.2 GMPLS的路由增强 129
4.4 GMPLS链路管理协议 136
4.4.1 控制通道管理 137
4.4.2 链路属性关联 138
4.4.3 链路连通性验证 139
4.4.4 链路故障管理 141
4.5 本章小结 141

第5章 基于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的数据光网络传输技术 143
5.1 ASON概述 143
5.1.1 ASON 的提出 143
5.1.2 ASON的特点和优势 144
5.2 ASON体系结构 146
5.2.1 ASON网络体系结构 146
5.2.2 ASON控制平面结构 151
5.3 ASON智能光传送节点技术 158
5.3.1 ASON传送平面的功能需求 158
5.3.2 ASON传送平面的交换与传输技术 160
5.3.3 多粒度光交换技术 164
5.4 ASON中的路由与生存性技术 168
5.4.1 路由功能结构 168
5.4.2 3种路由方式 169
5.4.3 分层路由的实现 170
5.4.4 ASON中的生存性技术 174
5.4.5 控制平面的生存性机制 177
5.5 ASON在传输网中的应用 180
5.5.1 ASON演进策略 180
5.5.2 ASON在核心光网络中的应用 182
5.5.3 ASON在城域光网络中的应用 186
5.6 本章小结 192

第6章 基于 光突发交换技术(OBS)的数据光网络传输技术 193
6.1 OBS产生的背景 193
6.1.1 OBS概述 193
6.1.2 3种交换技术的比较 193
6.2 OBS的基本原理 195
6.2.1 网络结构 195
6.2.2 核心路由器 195
6.2.3 边缘路由器 196
6.2.4 突发分组和控制分组 198
6.3 OBS协议 200
6.3.1 JIT协议 201
6.3.2 JET协议 202
6.4 OBS的关键技术 204
6.4.1 突发分组的汇聚与组装 204
6.4.2 资源预留 207
6.4.3 偏置时间 209
6.4.4 冲突处理 210
6.4.5 信道调度 214
6.4.6 路由技术 216
6.4.7 网络管理 219
6.4.8 流量等级 221
6.4.9 QoS策略 222
6.5 OBS的发展 224
6.5.1 研究方向 224
6.5.2 存在的问题 228
6.5.3 OBS的前景 228
6.6 本章小结 230

第7章 基于光分组交换(OPS)技术的数据光网络传输技术 232
7.1 OPS概述 232
7.2 OPS节点结构 233
7.2.1 光分组交换节点功能模型 233
7.2.2 光分组交换节点结构 235
7.3 光分组交换网络结构 241
7.3.1 光分组交换网分类及分层模型 241
7.3.2 通用的光分组格式 244
7.3.3 欧洲光透明分组网(OTP-N) 244
7.4 光分组交换的关键技术 247
7.4.1 光分组产生 247
7.4.2 光分组同步 248
7.4.3 竞争的解决 249
7.4.4 光分组再生 253
7.4.5 光分组编码技术 255
7.5 基于标签的光分组交换网络(LOPS) 257
7.5.1 LOPS分层模型 258
7.5.2 LOPS的网络结构 258
7.5.3 LOPS的网络功能先容及控制平面 258
7.6 光分组交换技术展望 260
7.7 本章小结 262

第8章 Ethernet over SDH技术及在多业务传送平台(MSTP)的应用 263
8.1 Ethernet over SDH技术原理 263
8.1.1 EoS的原理结构 263
8.1.2 EoS帧映射过程 264
8.2 以太网SDH映射中应用的关键技术 267
8.2.1 相邻级联与虚级联技术 267
8.2.2 链路容量调整方案(LCAS) 274
8.2.3 以太网帧的封装与解封装协议 281
8.3 多业务传送平台(MSTP)技术概述 290
8.3.1 传统SDH向MSTP的演进 290
8.3.2 MSTP的主要特点 291
8.3.3 多业务传送节点的功能模型 292
8.4 以太网业务在MSTP上的传输 293
8.4.1 以太网业务接入MSTP的方法及要求 293
8.4.2 以太网业务在MSTP上的透传 296
8.4.3 以太网二层交换功能在MSTP上的实现 297
8.4.4 MSTP传送以太网的关键问题 299
8.5 本章小结 300

第9章 IP over WDM数据光网络技术 301
9.1 IP over WDM技术概述 301
9.2 IP over WDM网络结构 302
9.2.1 3种IP over WDM网络结构 302
9.2.2 IP over WDM网络互联模型 304
9.3 数据网络层与光网络层的适配 309
9.3.1 采用SDH帧结构 309
9.3.2 采用吉比特以太网帧结构 311
9.3.3 其他适配协议概况 312
9.4 路由与生存性技术 313
9.4.1 路由问题 313
9.4.2 生存性问题 319
9.4.3 算法示例 328
9.5 IP via MPLS/GMPLS over WDM的数据光网络技术 329
9.5.1 基于GMPLS的IP over WDM联合路由控制平面 331
9.5.2 利用GMPLS和TE协议的扩展实现联合路由 332
9.5.3 联合路由中多层嵌套LSP的建立 334
9.6 本章小结 336

第10章 新型分组传送网技术 337
10.1 分组传送网结构特征 338
10.1.1 分组传送网中的层次化架构 338
10.1.2 分组传送网中的操作、维护与管理信息(OAM) 339
10.1.3 分组传送网接口 341
10.2 T-MPLS数据面技术 343
10.2.1 T-MPLS网络结构 344
10.2.2 节点功能结构 344
10.2.3 分组交换和转发单元 345
10.2.4 标签处理过程 346
10.2.5 T-MPLS信号适配与传输接口 348
10.2.6 T-MPLS保护与恢复自愈技术 351
10.2.7 T-MPLS网络OAM技术 355
10.3 T-MPLS管理面技术 359
10.3.1 T-MPLS管理面所需要的功能 359
10.3.2 T-MPLS设备管理功能 360
10.3.3 T-MPLS故障管理功能 360
10.4 T-MPLS控制面技术 361
10.4.1 T-MPLS控制平面所需的功能 361
10.4.2 T-MPLS的控制平面进展 362
10.5 基于以太网的分组传送技术 364
10.5.1 PBB技术 365
10.5.2 PBT技术分析 367
10.6 本章小结 369

缩略语 371
参考文献 378

Archiver| C114 ( 沪ICP备12002291号-1 )

GMT+8, 2024-12-22 09:06 , Processed in 0.045737 second(s), 6 queries , Gzip On.

Copyright © 1999-2023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 Licensed

回顶部
XML 地图 | Sitemap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