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h68810115 于 2024-4-21 15:35 编辑
反应热烈的文章 上一篇文章发出了之后,在一天之内成为鄙人阅读量最大的文章,转发量和回复量也是创个人公众号最高纪录,当然有些骂移动骂得太难听的留言就没放出来。 上期文章: 坑和蒙已经不能支撑中国移动业绩增长了,现在进化到直接扣话费余额了
最高阅读量
别瞧不上这点阅读量,这个公众号只是个人退休之后打发时间的自娱自乐平台而已,在此之前是作为《通信之路》连载的主要平台,就不到2万阅读量对笔者来说已经是爆款文章了。
回复有多种多样,主要有两类,最多的是对移动同样深恶痛绝的,属于同病相怜款,也有两个人将自己被移动乱收费过程写得比较详细,另外一部分是“疑似移动员工”的辩解。
先说引起大家共鸣的移动乱收费,因为我的公众号留言是要筛选的,公众号粉丝也不多,阅读量和留言量也都比较少,留言只要不是污言秽语得利害,我一般都会放出精选的,包括不同意我观点的。
移动乱收费写得详细,至于28号加上了就收一个月的费用都不是问题 在回复中,提到两个乱收费的坑,一个是19元/月的吃货卡,一个是咪咕快游,9.9元/月,你从名字压根不知道是干啥的,也都是莫名其妙加上了,发现了就投诉,然后退费,但是,如果没发现呢?不就是一直收下去了?
疑似移动员工在公众号的辩解
疑似移动员工C114的辩解 对这些疑似移动员工甩锅式的狡辩,只有一个回答,你移动不仅仅是提供一个网络,发送一个验证码,这是实实在在包含在移动的账单中的,是移动的增值服务收费,你移动有没有管理责任,你移动要不要和收费企业签协议?是不是要从第三方收费?你移动代扣费就有业务管理责任,不能与专门坑客户的APP合作。
有疑似移动员工说,都发了验证码了,说明是点了,哪怕是不小心,也是你点了,哪怕是没注意,你也是输入了验证码了。我对他的回答,这就是坑,移动协助APP坑自己的用户,这就是我强调的移动的业务管理责任。马路上有一个大坑,路政部门需要修吗?能怪行人走路不看路吗,因为总有人走路看手机,一天24小时总有8个小时天是黑的,是危险的。
处理结果 文章归文章,该投诉还是要投诉的,该处理还是得处理。
4月10日,上海移动工号2783员工经过21分钟的电话沟通,问题基本处理结束。他也是我投诉移动上百次以来碰到的第一个真正想解决问题的客服员工,打电话给我之前听了所有该听的录音,20多分钟电话沟通中,至少提到了4个以上的电话录音。该员工能站在“正常人”的角度思考问题,比如,我说我老婆是在家带孩子的,没有APP,根本不可能主动去订购这个所谓的“超级课程表”,他说“理解”,我的要求不高,是一个正常人就行,而这个客服小哥之前,所有投诉处理人员都说移动没问题,只能退费。
之所以能达成一致解决,前提条件你移动企业得认识到错误,首先,用户绝对没有主观意愿去订购这个所谓的“增值服务”,如果无意之中定了,说明你移动及合作方的业务流程有问题,合作方管理有问题,很简单,扣我的话费,总要发个消息知会一下吧,你移动有这么大的用户群,每天有多少用户投诉退费你移动心里没数?
因此,我说移动这个业务流程有问题,这个小哥说会将这个意见反馈给业务部门/上级部门,我这才会同意取消业务退费,之前客服只是简单退费和取消业务,我不接受。
其次,客服小哥承认,2月份处理有问题,他听了2月份处理的录音,员工在处理技巧上的确不够,这是2月份就应该已经解决的问题,不应该再拖到3月份4月份。
第二个投诉重点,我想知道扣费用主体的企业全名,上一篇中说 “上海移动”是扣费主体是不对的,实际扣费的杭州梵艺科技有限企业,这位小哥在打电话之前也已经申请过了,就把这个企业名字告诉我。之前的客服也不是忽悠我,他们查出来的确就是上海移动,杭州梵艺是要后台另外申请查询才能查到。
我开玩笑说,是不是我的要求太过分,他说不是,只是我的诉求和移动企业流程不太匹配,需要单独处理一下。
这才是本着解决问题态度,这才是讲道理,这说的才是客户能接受的话。
至于其他的,问题单未沟通就关闭,我看不到个别问题单,12593新干线等问题都很快达成一致,因为我觉得他说的过程,理由基本匹配,我也就接受了说明,关闭问题单,而不是上一篇文章里客服小姐姐直接一句“受理错误”就结束了。
已知的乱收费 曹太被收费是超级课程表,20元/月,这个APP我倒是知道的,10年前大学生创业典型,热度很高,老板是生于1990年的余佳文。
超级课程表官方页面《超级课程表》是一款集课程管理、提醒、日程安排、社交互动等功能于一身的综合性学习应用,它以简洁明了的界面,清晰地呈现了你的课程、考试、活动等信息,使你的大学生活变得更加井井有条,核心是会根据用户所在学校的时间表自动匹配课程,无需手动添加每一节课。
就这么一个功能,孩子已经上大学的妈妈会开通会员功能吗?
在超级课程表之外,现在还知道的经常被客户投诉“莫名其妙”增加收费有几个,一个是吃货卡业务,19元/月,超级课程表我还能搜到这个业务是干啥,吃货卡我搜了半天也不知道是啥业务。
另外有两个经常被投诉的是咪咕快游和咪咕音乐服务,价格10元/月-20元/月的都有。
上面找的三条投诉都是近期的,第一个是四川移动的,是在市民热线上的投诉,后面两个是新浪的黑猫投诉,后面两个都已经退费,第一个不知道结果。
如果说,超级课程表可能还有中国移动之外的小企业的小动作干扰,小企业见利忘义而铤而走险,但咪咕是中国移动的全资子企业,收费的也是你,代收的也是你,也打这种擦边球,你中国移动Low不Low?还要不要一点脸?
关于这个擦边球是怎么打的,我还真找一个过程写得比较细的“吃货卡”开通过程,用户以为是登录广告,谁知道,就直接开通了“吃货卡”,这个还发短信说了,我老婆的那个超级课程表,短信都没有,我查了1月23日所有短信,没见到开通通知。
就问移动是不是要做业务管理?
为什么移动要这么乱收费?我还找了两年的移动财报研究了一番,因为移动主营业务收入已经开始下降,乱收费收入大幅度增长。 主营业务收入下降,乱收费收入增长 从证券交易所下载了中国移动2022年和2023年财报,将2021年-2023年收入结构打开看,结论是一目了然,那就是“主营业务收下降,乱收费收入增长”。
中国移动2021年收入8482亿元,2022年9376亿元,2023年10009亿元,看着是很好,但你如果打开看就能看出问题,语音收入从2021年的761亿元降低至2023年722亿元,降低40亿元,无线上网收入基本持平,都是3900亿元左右,有线宽带增加了200亿元多一点,这是增量业务,增加最多的“应用及信息服务”,两年增加了约847亿元,占了移动2年收入增长1527亿元的55%。
应用及信息是啥,在年报中有部分描述,DICT政企业务,移动高清等家庭业务以及咪咕视频等信息服务。
我对比了2022年和2023年董事长致辞里的数据,也做了一个摘录:
2022年,数字内容收入是213亿元,2023年就增长到280亿元,这包括了咪咕视频,咪咕音乐,有多少是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订购的?不知道中国移动的金融科技业务到是啥,2022年是500亿元,到2023年就变成766亿元,是不是与代收费相关?
最狠的是,打造一体化全场景数字消费入口,难道比Tencent的微信还利害?包月活跃用户2022年增长了59%,2023年增长了51.5%,又有多少是和曹太一样被莫名其妙包月的,关于移动增值业务乱收费,是不是这两年才多起来的?
灵魂之问:垃圾APP为什么找中国移动代收? APP要生存无非是两个途径,一个是通过广告赚钱,一个是向用户收钱。
广告很好理解,不用细说,关键是说向用户收钱。
超级课程表如果想要从用户身上收钱,肯定可以走微信支付或支付宝的渠道,支付宝不知道,微信支付企业的费率一般高的是0.3%,低的是0.1%,平均是0.2%,这还是提现到银行账户的,如果在微信里面再付出去,还不用付费。
那么,大家合理猜测一下,超级课程表走中国移动话费支付的增值业务通道,需要付的钱是比0.2%低还是高?
中国移动在每个用户每个月收20元人民币,中国移动的收入和收益每个月是不是只有4分钱(20*0.2%),一年12个月一共赚0.48元。如果是,中国移动近10亿用户,包括将电表煤气表水表抄表的NB用户也算进去,满打满算中国移动一年赚5亿元人民币,然而还要挨这么多投诉,还要有那么多退费,大家觉得可能吗?
因此,合理推测,中国移动在20元收费上面是要远超0.2%的,比如,20%或50%,也就是20元收费,中国移动得到4块钱或10块钱的收入,这样中国移动才可能有这个动力,才是合算的生意。
那么反过来再看,超级课程表为什么要走中国移动这个路径?是嫌弃微信支付档次不够,或者费率太低?是企业程序员不会调用微信支付的程序,或者微信歧视超级课程表不给超级课程表支付?
为什么有低费率的微信支付通道不用而去用高费率的中国移动“诈骗”通道?这是一个问题。
原因也不复杂,对超级课程表来说,该收的钱已经收到了,其他再收的钱,都是额外的,没有成本,有一块是一块,那么支付的费用率80%也无所谓,因为不是真正的使用。
对于超级课程表来说,企业主体是广州超级周末科技有限企业,与前面移动企业告诉我的杭州梵艺科技有限企业不是一个企业,查了一下,杭州梵艺科技有限企业成立于2009年,2021年员工是14人,据先容是中国移动互联网自主创新的领导者,2012年推出冒泡客模式,打造移动互联网应用推广联盟。也就是说,这个钱,还不是超级课程表收的,是一个推广联盟收的,甚至超级课程表自己都不一定知道成为了“世界500强”中国移动的供应商。
对超级课程表来说,授权给杭州梵艺,能挣一分是一分,反正又没成本,对梵艺来说,自己有资源,能通过话费代扣又不用提供真正的服务,对中国移动来说,也不用提供任何服务,只要替收费方发一个验证码就可以放到账单里面去了,是无本万利的事情。
这是三赢方案,只是用户要付出一点代价。
更大概率,推广联盟的梵艺搞定了中国移动某一层级的领导,然后就可以一起诈骗了。
为什么不走微信支付通道?因为微信通道是要输入密码的,不存在验证码发了之后就可以收费,用户还有密码这一关口,虽然微信也有免密支付,但合作对象都是大企业,也都有要求,再加上微信每一笔支付都有信息,用户也会关注余额变动。
但中国移动通道不一样,只要验证码发给用户,对中国移动来说就相当于用户同意了,不需要输入密码,用户一般也不看账单,也不会关注余额变化,一切比微信支付简单多了,是一个快捷通道,出事是用户的错,用户自己订购的,移动只提供了网络,中国移动肯定不会错。
只有收益,没有成本,能骗一个是一个,大家看见过中国移动因为乱收费而被罚款吗,连简单的批评都没有,收就收了,用户投诉就退费,用户没发现就成了净收入,中国移动心一点都不虚,一打电话投诉就退费,你看微信支付,支付宝有过一打电话投诉就退费的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