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目前手机卫星通信正在蓬勃发展,但不可避免地也存在一些风险和隐忧。 标志性事件是高通与铱星终止手机直连卫星项目合作。在今年1月的CES展会上,高通首次发布了Snapdragon Satellite技术,选择的合作对象是老牌卫星企业铱星(Iridium),宣称这是全球首个基于卫星的双向消息通信解决方案,将会为旗舰级智能手机提供更多可能性,尤其是将基于卫星的连接带到下一代安卓智能旗舰手机中。 后续,业界未等到高通和铱星合作的旗舰手机问世,而是双方合作终止。铱星企业表示,两家企业成功开发并展示了这项技术,然而智能手机制造商尚未将该技术纳入他们的设备中。手机厂商未选择专用解决方案,其中一个原因是成本问题——高昂的成本要么需要手机厂商自身承担,要么需要消费者承担。 HUAWEIMate 60 Pro“卫星通话”功能的资费问题此前就曾引发诸多争议,中国电信当时提供了两套收费标准:第一种收费标准,电信用户可以开通专属套餐,每个月的费用是200元,其中包含了200分钟的通话时长,如果超过200分钟的话,后续将按照1.6元/分钟收取,而卫星短信则按照0.4元/条收取。第二种收费标准,电信用户可以开通卫星通话功能,基础服务费是10元/月,不包含任何赠送的通话时长。如果后续使用了卫星通话,用多少收多少,国内卫星通话按照10元/分钟收取,国际卫星通话则按照20元/分钟收取!显然,对大多数消费者而言,这个收费并不便宜。 成本之外,还有许多其他挑战,比如频谱资源问题——SpaceX和T-Mobile的合作,需要T-Mobile拿出一部分1.9GHz频段(PCS频段)来建设卫星网络。卫星网络使用的频段肯定不能与地面4G和5G网络的频段相同,否则会产生严重干扰。因此,为避免干扰,运营商需单独为卫星网络划出一部分频段。但这带来了新问题,频谱是运营商最宝贵的财富,运营商需再次权衡这个卫星网络是否值得为之单独划出一段频谱资源。 另外,标准问题也不容忽视——当前的低轨卫星运营商似乎正在创建多个独立且互不兼容的低轨卫星星座,鉴于适当的轨道数量有限,运行成本高,理想的情况是低地球轨道系统能够与地面网络兼容互操作。也就是说,从低轨卫星系统接收的互联网接入服务应是与通过地面宽带或移动连接接收的连接类型相同的连接。在地面部分,它应该使用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ETF)、3GPP和其他标准化机构发布的开放标准。 行业媒体IoT Business News去年11月发表的分析认为,SpaceX正在押注开放物联网标准,卫星通信产业正从专项解决方案向标准化转变。 总而言之,卫星通信仍然是地面蜂窝网络连接的补充,但不会对现有蜂窝物联网市场形成替代。综合技术、成本、价值、监管、实用性等多方面的因素,“手机直连卫星”并达到与当前地面移动网络接近的体验,仍然任重而道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