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 圈当中,显卡市场常年由 NVIDIA 独占鳌头,而在 CPU 中,自然就是 AMD 和 intel 二分天下了。 但这只是体面的说法,在锐龙出现以前,intel 凭借 Ivy Bridge(第三代酷睿处理器)率先吃上 22nm 制程加上架构改进,同时期的 AMD 还在玩「推土机和打桩机」,凭借其高频低能,也造就了「i3 默秒全」的名场面。
但在 13、14 代崩溃事件和新一代 Ultra 200S 性能表现不佳的情况下,更多的用户把票投给了 AMD。 根据德国最大的零售商 Mindfactory 的数据,AMD 今年 1 月在德国的销量达到了 23615 颗,占总销量的 92.16%,而 intel 的销量为 2010 颗,占比仅 7.84%。
更重要的是 AMD 平均售价(352 欧元)也比 intel(290 欧元)高,这就意味着在高端 CPU 方面,AMD 也更有竞争力。 真的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intel 曾经打击对手 AMD「功耗高、打游戏差」的回旋镖又飞回来了。
虽然这只是德国数据,但在全球数据上,intel 的市场优势也开始逐渐下降了。 在去年的市场表现上,AMD 就已经在桌面端 CPU 市场上面追平了 intel,今年的第一个月已经开始逐渐超过了。
看到如此场面的英酱坐不住了,立马表示要掏个大的。 在一个月之前的 CES 2025 上面,intel 官宣了下一代移动端处理器 Panther Lake,其他的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这代 CPU 将要吃上 intel 最新工艺 18A,也就1.8nm,据 intel 自己先容要比台积电的 2nm 表现更好一些。
看到这可能有同学要举手了,不是在先容桌面端 CPU 吗,怎么又扯到移动端了? 先别急。 大家知道 Ultra200S 的 Arrow Lake 表现不尽如人意,所以今年 Arrow Lake的继任者 Arrow Lake Refresh 也跟着被裁了,因为升级相当于 13 代到 14 代,架构工艺基本都不变,推出意义不大。但最近也有消息流出 intel 准备复活 Arrow Lake Refresh。
不过 intel 已经把重心聚焦到了计划 2026 年推出的 Nova Lake 身上,同样作为 Panther Lake 的继任者,命运就有所不同了。 据 Jaykihn 爆料,Nova Lake 不仅用在移动端的身上,也要用在桌面端上面。
桌面端最高有 52 核心设计,具体为 16 颗性能核心 +32 颗能效核心 +4 颗超节能核心。 没错,继 12 代推出大小核架构以来,intel 没有寻找回归全大核的思路上去,而是在大小核架构上练起了究极邪功,找到了大、中、小核心架构。
工艺制程大概率也会吃上 18A,并且配备最高 144MB 的缓存,但超线程是否回归还未可知。
对 CPU 了解较多的同学可能发现 Bug 了,intel 不是采用的 Ring bus 环形总线,超过 8 颗大核心会使通信延迟增加吗?
是的,但如果爆料属实,那解决方案应该就是 intel 在移动端 Meteor Lake 和桌面端 Arrow Lake 的身上摸索出来的「分离式多 Tile 设计」。
思路很类似 AMD 今天的 CPU,但 AMD 利用的是基板的 IF 总线传递,延迟会更大一点。
而 intel 在多 Tile 之间连接方式是在下面再加上一片 Base Tile 用来连接各个模块,以此来降低延迟。而新的多核心 CPU 预计也是采用这种方式再增加一片 CPU Tile 达到类似的效果。
但目前还尚未流片,实际情况还可能会有变化。 在一周前 intel 公布了 2024 年的财报,净亏损达到了 187.56 亿美金,是 intel 财报中表现最差的一年了。
面对 AMD 的乘胜追击和自身状况不佳,intel 也在急中求变,最后会带来怎么样的产品,咱们就拭目以待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