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通信网 岳明
在上个月于韩国仁川举行的3GPP 6G研讨会上,与会专家针对6G的发展核心动机与明确目标以及5G发展教训展开了详细讨论。
会议讨论指出,5G发展所面临的实际挑战推动了对6G需求。在5G部署过程中,从非独立组网(NSA)向独立组网(SA)的迁移复杂度高,架构选项和功能冗余导致系统复杂性增加(如网络切片应用缓慢)。此外,网络功能(NF)的耦合性、协议效率(如HTTP/2 over TCP的局限性)以及部署中的资源分配问题,暴露了5G在灵活性和效率上的不足。
这些问题促使6G需优化网络架构(如无状态设计),简化功能集,减少冗余配置,并通过AI原生网络实现自动化管理,从而降低总拥有成本(TCO)并提升部署效率。这不仅是行业从5G的发展过程中汲取的重要教训,同时也为6G发展提供了动因和目标设定的参考基准。
具体来看,关于6G发展动机的讨论主要聚焦于技术驱动、服务扩展、可持续发展与经济性等多个方面。
在技术驱动方面,5G的局限性(如频谱效率、覆盖能力)要求6G探索动态频谱共享、非地面网络(NTN)与地面网络融合,实现泛在覆盖;并且6G将致力于实现AI原生网络,用于网络管理、资源分配的自动化与优化,提升效率;同时6G将简化网络架构,降低复杂度,提升运营效率。在服务扩展方面,6G将超越传统通信,赋能新服务与用例,如通感一体(ISAC)、XR/沉浸式通信,以及通过算力网络提供AI驱动的服务。在可持续发展方面,6G将通过网络设计中的节能特性与AI驱动的功耗管理,降低能耗并促进环境可持续性。在经济性方面,6G将通过简化架构、AI自动化运维降低资本支出与运营支出,同时开放网络能力以及支撑跨行业多样化应用,以创造新收入来源。
基于此,6G目标设定也着重针对上述这些方面进行了加强。在可持续性方面,聚焦环境、社会和经济可持续性,包括能源效率、资源消耗减少,以及助力实现全球排放目标。在网络韧性方面,6G需构建抗灾、抗高负载的鲁棒网络,支撑关键服务不间断。在安全性方面,6G从设计之初就需要嵌入零信任架构和后量子加密,保障数据隐私与完整性。在客户体验方面,6G需通过无缝泛在连接提升终端用户/客户体验,确保可靠的高质量服务交付,并在多样化设备和网络条件下优化体验质量(QoE)。在效率方面,6G需通过简化系统和运营实现成本降低,利用AI驱动的自动化与优化。在互操作性方面,6G需推动开放/互操作接口的标准化与合作,促进创新并避免市场碎片化。
总体来看,5G的架构复杂性与部署低效将驱动6G简化网络设计、增强AI自动化,同时新兴应用对算力与实时性的需求将推动6G融合通感一体与原生AI能力,此外全球减排压力与TCO控制需求将促使6G采用绿色网络技术与动态频谱管理手段。最终,6G通过技术迭代与目标对齐,实现从“连接万物”到“智能世界”的演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