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门户论坛百科APPEN| 举报 切换到宽版

亚星游戏官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短信验证,便捷登录

搜索

军衔等级:

亚星游戏官网-yaxin222  特邀版主

注册:2003-7-23

家园论坛杰出贡献奖

发表于 2004-7-14 00:55:00 |显示全部楼层
2001年,信息产业部首次开放3.5GHz频段地面固定无线接入系统频率,以招标的方式在南京、厦门、青岛、武汉、重庆5个试点城市进行分配。当年8月,六家中标企业浮出水面,其中的中华通信系统有限责任企业(以下简称为“中华通信”)由于获得了所有城市的业务经营许可而一跃成为当时业内瞩目的焦点。2003年2月27日,在信息产业部主持的第二次3.5G招标扩大试点工作中,由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以下简称为“中电集团”)和中华通信共同出资组建的中电华通通信有限企业(以下简称为“中电华通”)一举获得了25个城市的业务发展许可证,占总标的的27%,成为二次招标的最大赢家。

  前后两次在3.5G市场上的大手笔运作,使得中电华通被耀眼的光环所笼罩,同时也被业内赋予“新秀企业”、“3.5G第七大运营商”等美称。然而,中电华通头上的光环并没有像人们所希翼的那样继续闪耀。

  今年4月14日,我国3.5GHz频段地面固定无线接入系统使用频率(第三批)中标结果正式发布,出人意料的是,前两次都中标的中电华通却榜上无名。究竟是什么原因使显赫一时的中电华通在短短的2年间就销声匿迹?他们到底遭遇到了什么?

  快船偏遇浅滩

  中电华通的背后是两个来历不凡的大股东——中电集团和中华通信。控股方中电集团是国务院批准的20家授权投资的机构之一,2002年3月在信息产业部直属的46家电子科研院所及26家全资或控股企业基础上组建而成;中华通信则是国有大型高新技术企业,前身为原电子部第五十四研究所所属的中华通信系统工程企业。作为原电子工业部的投资载体,中华通信联合原电力部的电通企业、铁道部的原铁通企业作为发起股东创建了中国联合通信有限责任企业,并由此拉开了中华通信拓展电信运营业务的序幕。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当时的中电集团和中华通信有一个共同心愿,就是希翼有机会进入基础电信运营业并有所作为。2001年4月,信息产业部决定将3.5GHz频段中2×30MHz频带通过招标方式,进行地面固定无线接入系统的频率分配。信息产业部在招标书中明确表示:“凡中标的企业,可获得无线电频率使用权及相应的电信业务经营许可。”也就是说,获得频率使用权的企业可以自建网络,提供包括话音、数据在内的各种基础电信业务。不仅如此,在建立起自己的基站和网络之后,对继续申请26G、5.8G等多种宽带无线接入许可将非常有利,从而实现向二类基础电信运营商的转变。这正是包括中电集团和中华通信在内的所有参与竞标者的梦想。

  为了增加成功的砝码,2002年6月,中电集团和中华通信开始运作组建一家新企业。次年1月,中电华通宣告成立,注册资金3亿元。其中中电集团出资1.83亿元,控股60%;中华通信出资1.17亿元,持股40%。就这样,载着两大股东无限希翼的中电华通正式起航了。

  开始一切都很顺利。根据标书中的承诺,中电华通(当时还是中华通信)在获得了武汉、南京、青岛、厦门、重庆5城市的3.5G经营许可之后,出资1.2亿元用于建网、运营与服务,并专门成立了5城市分企业。2001年11月,中电华通在武汉的3.5G网络顺利开通,成为国内第一个商用无线接入网,其他4城市的网络也于2002年4月全部建成并投入试运营。2003年2月3.5G第二次招标,中电华通再次获得了32个城市中25个城市的业务发展许可,并迅速展开了全面建设。按照中电华通的规划,3年内要向一、二期中标城市投资10亿元,建成全国性的无线接入网,形成规模并收回投资。

  赢得两次竞标的中电华通信心十足,开始向参与基础电信业务运营的终极目标迈进。然而根据我国《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在全国或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经营基础电信业务的企业,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20亿元人民币。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电华通开始运作增资扩股。当时计划是中华通信和中电集团增资至10.2亿元,占中电华通总股权的51%,余下的49%股权向外界私募,计划集资9.8亿元。

  管理上的偏失

  问题就在这个时候出现了。首先,中电华通过高地估计了3.5G市场。作为有线接入的一种补充手段,3.5GHz频带比较窄,用户容量有限,承载的业务量小,当时就有咨询机构认为3.5G并不适合长期大量投资。然而中电华通似乎并不怎么在意这些意见。不久,中电华通的急进政策开始“触礁”:一方面,由于这个市场产业链和规模都未形成,作为新手的中电华通发现自己的业务提供成本要远远高于主要基础电信运营商,在市场竞争中毫无优势可言;另一方面,短期内难以形成规模的用户群体,也根本无法提供足够的收入来弥补其大量的投入,更谈不上带来赢利了。

  关键时刻,中电华通的管理高层又在企业业务方向问题上发生了严重的分歧。一部分高层认为,企业应该集中精力继续发展3.5G业务;另一些人认为,3.5G市场不足以支撑企业未来长久发展,企业必须发展其他增值业务,拓展新的市场。当时,在学问部批准的10家连锁网吧经营单位中,中电华通已经榜上有名,拿到了牌照。双方争执的结果是继续全力发展当时已经出现危机的3.5G。

  记者近期采访了一位原中电华通的人士,他先容说,当时中电华通的决策层构成很复杂,陈旧的国有企业机制和观念使得企业队伍在这样一个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很难形成战斗力。

  Frost&Sullivan(China)电信专家王煜全也先容说,中电华通的管理体制存在很大的问题,决策过程与一个现代企业管理体制的标准相差甚远。

  然而让中电华通始料不及的是,此时国内宽带格局开始发生了巨大的改变,ADSL以前所未有的势头在全国普及开来。按照中电华通之前的规划,2M带宽的3.5G接入服务的价格大约在8000元-10000元之间,但2003年512kbps上行的ADSL价格却仅有1000元,加之3.5G容量少,这一切使得中电华通在宽带市场上完全失控,现金流出现了严重问题。据记者采访的该人士先容,中电华通在3.5G上的投资至少已经损失了1.5亿-1.6亿元,目前企业运营基本处于停滞状态,除了两三个网吧和最早成立的6个分企业在惨淡经营之外,其余业务已全部撤出。

  在王煜全看来,当初中电华通并不是没有意识到市场风险,但之所以硬要挤进去,就是为了一张基础电信运营牌照,这样的战略本身就存在问题。企业在通往强盛的道路上不仅要果断决策,还要具备一定的前瞻能力,并谨慎行事。

  一个曾经名声显赫的企业就这样退出了舞台。其实中电华通的规划不可谓不周全:眼前利益有3.5G业务收入,长远利益有基础电信业务经营权,甚至资金的募集渠道也有完整的方案。也许唯一被忽略的就是市场——市场需求程度以及市场形势的变化速度,而这些正是现代企业最应该关注的问题。在中国日趋完善的市场化经济体制中,一个企业却偏偏把市场因素放到了最后考虑,这也许是中电华通带给大家的最大教训。

  记者点评

  反思3.5G

  2001年8月15日,3.5G第一批中标结果发布。五个试点城市分别有六家中标企业:除了中国移动、中国卫通,中国普天、中华通信、中国三江集团、厦门金桥四家非电信运营企业入围。

  ——业界评论:电信业格局将有新变化。

  2003年2月27日,3.5G第二批中标结果发布。此次招标涵盖了北京、天津等32个城市,六大基础电信运营商全部中标,另外还有中电华通、中信网络和金桥网络三家企业中标。

  ——业界评论:缩小范围鼓励竞争,非电信运营商受冷遇。

  2004年4月14日,3.5G第三批中标结果在北京发布,中标企业无一例外全部是基础电信运营商。

  ——业界评论:3.5G回归理智

  其实大家并不能把责任都推到中电华通的管理层身上。对于那些没有骨干网络的中标企业,经营3.5G无线接入必然要依赖传统基础运营商,而两者潜在的竞争关系又使得这种合作对前者极为不利。从这个角度来看,中电华通试图自建基础骨干网络,成为基础运营商,也许并非完全出自主观意愿。但要自建骨干网、城域网,投资又远非招标机构所要求的20亿元注册资本所能包容;况且,这些巨额投资仅仅靠3.5G上的业务来收回,几乎毫无可能。另外,从2003年开始,国内宽带市场进入活跃期,ADSL更是凭借出色的性价比攻城略地。由于带宽窄、频点少,承载业务内容和用户数量都不理想的3.5G顿时黯然失色。这一切都说明:3.5GHz无线接入业务并不适合主要基础运营商之外的企业大规模参与经营,只能作为现有接入手段的补充,由主要基础运营商负责建设和经营。

举报本楼

本帖有 6 个回帖,您需要登录后才能浏览 登录 | 注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手机版|C114 ( 沪ICP备12002291号-1 )|联系大家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9 09:35 , Processed in 0.166806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Copyright © 1999-2023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 Licensed

回顶部
XML 地图 | Sitemap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