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门户论坛百科APPEN| 举报 切换到宽版

亚星游戏官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短信验证,便捷登录

搜索

军衔等级:

亚星游戏官网-yaxin222  大将

注册:2008-7-2310
发表于 2015-9-24 09:18:49 |显示全部楼层
5G技术多元化:演进型和革命型技术将共存  

中兴通讯 袁弋非 王欣晖 赵孝武

亚星游戏官网-yaxin222
亚星游戏官网-yaxin222

5G将是一个全球的标准,这点与4G类似。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开始了对5G发展的详细规划与推进,例如欧盟的METIS项目、中国的IMT-2020、韩国的5G Forum、日本的ADWICS。这些项目和计划由众多的电信运营商、系统设备厂家、终端厂商、研究所和大学共同参与。


与前4代不同的是,5G的应用十分多样化。峰值速率和平均小区频谱效率不再是唯一的要求。除此之外,体验速率、连接数、低延时、高可靠、高能效都将成为系统设计的重要考量因素。应用场景也不只是广域覆盖,还包括密集热点、机器间通信、车联网、大型露天集会、地铁等。这也决定了5G中的技术是多元的,不会像前几代的每一代都有唯一一个标志性的技术。


5G应用和关键性能指标


面向移动互联网用户,未来5G的目标是达到类似光纤网速的用户体验。而对于物联网,5G系统应该支撑多种应用,如交通、医疗、农业、金融、建筑、电网、环境保护等,特点都是海量接入。图1是5G在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领域的一些主要应用。

数据流业务的特点是高速率,延迟可以为50ms~100ms;交互业务的延时为5ms~10ms;现实增强和在线游戏需要高清视频和几十毫秒的延时。到2020年,云存储将会汇集30%的数字信息量,意味着云与终端的无线互联网速率达到光纤级别。


在物联网中,有关数据采集的服务包括低速率业务,如读表,还有高速率应用,如视频监控。读表业务的特点是海量连接、低成本终端、低功耗和小数据包;而视频监控不仅要求高速率,其部署密度也会很大。控制类的服务有时延敏感和不敏感的,前者如车联网,后者包括家居生活中的各种应用。


除了用户体验速率、流量密度、连接数密度、时延(端到端)和移动性等KPI定义,5G需求还包含了3种效率:小区平均频谱效率,单位是比特/秒/赫兹/小区,或是比特/秒/赫兹/平方公里;能效,单位是比特/焦耳;成本效率,单位是货币单位/比特。

5G的需求列举了如下几大应用场景:密集居住区、办公室、商场、体育馆、大型露天集会、地铁系统、火车站、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对于每一种应用场景,又有不同的业务类型组合,例如图1中的14种业务的其中一种或几种,在各个应用场景中的比例随用户比例而各异。经过一系列的测算,可以得出一些典型场景的关键性能指标。


四大典型部署场景


5G中比较重要也更好量化的性能指标有三个:一是室外100Mbps和热点地区1Gbps的用户体验速率;二是相比4G要有10~100倍的连接数和连接密度的提升;三是空口时延在1毫秒以内,端到端时延在毫秒级。5G关键性能指标及潜在技术如图2所示。


从部署角度看,5G可分出4大典型部署场景,能够与技术更紧密地挂钩。这四个场景分别是:宏覆盖增强、超密集部署、物联网和低时延/高可靠。


——宏覆盖增强场景


在这个场景,所用的频段多半是低频的,宏小区的覆盖半径可达数公里。实现100Mbps的用户体验速率的性能指标较有挑战性。在这个场景中,不同用户到基站的路损差异很大,使得信噪比差别也很大。宏站上一般允许布置许多天线。连接数,即使是人与人之间的通信用户数也十分大。因此比较适合的技术包括:大规模天线、非正交传输,以及新型调制编码。这些技术一般情况下可以较好地共存,即复合使用,总的增益近似等于各个技术所带来增益的叠加。


——超密集部署


5G的应用场景许多是与密集部署相关的,如办公室、密集城市公寓、商场、露天集会、体育场馆。这种场景下的用户体验速率要求是1Gbps。很明显,用户的密度在典型面积下相当高,可以在室外或是室内。小区的拓扑形状呈现高度的异构性和多样性,有宏小区、微小区(Micro cell)、毫微小区(Pico cell)、微微小区(Femto cell)。它们的发射功率、天线增益、天线高度也大相径庭。适合的潜在技术有高级的干扰协调管理、虚拟小区、无线回传、新型调制编码、增强的自组织网络等。对于室内部署,还可采用高频通信来增强用户体验,降低小区间干扰。高频的短波长性质使得大规模天线阵列更容易部署。


——机器间通信场景


这个场景的最大挑战是支撑海量的终端。这也意味着每一个机器终端的成本要远低于一般的手机终端。功耗方面也得足够低,以保证电池几年不耗尽。覆盖还应该十分鲁棒,能够到达地下室。潜在的技术包括窄带传输、控制信令优化、非正交传输。窄带传输能有效降低设备费用并增强覆盖。控制信令优化可显著降低控制信道的开销。非正交传输支撑多个终端同时同频共享无线资源,其接入过程可以是竞争式的,从而有效降低控制信令开销。


——低时延和高可靠场景


低时延和高可靠是几种应用共同的要求。例如在某些制造工业中的机器间通信,毫秒级的延时会严重影响产品质量。在智能交通系统,毫秒级延时和近乎为0的检测率是硬性要求,否则无法避免交通事故。此种场景的潜在技术有物理帧的新设计、高级的链路自适应。终端直通技术也可降低端到端的时延。


四大重点潜在技术


中兴通讯认为,5G的四大重点技术包括:大规模天线、超密集组网技术、非正交传输和高频通信。


——大规模天线


多天线技术一直是标准化中十分重要而又经典的议题。在4G时代,OFDM的采用促进了多天线的应用,原因就是OFDM的MIMO接收器要比3G的CDMA的接收器要简单鲁棒得多。贝尔实验室Marzetta博士的开创性论文给人们展现了多天线系统的真正潜能,其潜能来自于基站部署大量的天线,而无需终端侧具有多个天线。理论上讲,当基站天线增加至无穷,系统容量仅受限于参考信号的污染。


尽管大规模天线的初始概念并未明确指明天线形态是一维还是二维的,天线实现工艺的迅猛发展现在能够支撑有源天线单元。通过灵活的天线单元组合和预编码,可以实现垂直方向上的动态波束赋形。这种赋形通常被称为3D MIMO,能在用户处于城市楼群的立体分布情形下有效地增强覆盖和提高系统的吞吐。3D MIMO通常是由大规模天线来实现,两者有很强的关联度,都是在基站侧部署大量的天线单元和天线端口。


大规模天线系统设计的挑战性有以下几点:


当天线数增多时,更多的资源需要用于参考信号,以便对每个单独的信道进行估计。需要在参考信号开销与系统性能之间做到良好的折中。


大规模天线意味着需要大量的比特数用于准确描述空间信道状态信息(CSI),从而有效地进行预编码和资源调度。这对于无法利用信道互易性的FDD系统尤为重要。对于TDD系统,需要天线校准和上行参考信号的优化。


除非是在高频段,大量的天线数给实际部署带来很大的限制,在不少地区和城市有严格的建筑管理法规,使部署多天线的难度增加。有些情况下因为建筑物外形还可能部署非规则形状的天线阵列,这无论是从阴影衰落模型和工程实践角度都存在许多新的问题要解决。


高频可以减小天线尺寸,使得部署更为灵活。但是,高频器件本身的制造成本较高,如何设计高集成度的高频天线阵列是当今技术难点之一。


——超密集组网的潜在技术


从第一代到第三代蜂窝通信,同构拓扑形状组网是基本的方式。到了4G,尤其是LTE-Advanced,出现了异构拓扑,即宏站与低功率节点诸如pico、femto或者中继站混合组网,来提高系统容量。容量的提升主要来自小区分裂,即低功率节点将宏站的业务进行分流,可以同频。当低功率节点的密度不高时,节点间的干扰也不严重。一些干扰抑制的方法已在LTE的版本10和版本11中得到了标准化。


5G时代的密集部署不仅密度更高,而且更多样化。除了4G时用的19个宏站配上若干个小站,场景具体化到了城市公寓、办公室、商场等,更贴近实际部署。3D的信道和用户部署将会更广泛地采用。


随着低功率节点密度的增高,每个节点的覆盖变得更小,相互间的干扰也愈加明显。如下的几个解决思路可供参考:增强的功率控制和自适应,多小区的几乎空白子帧不仅用于数据,还用于控制信道;增强的干扰测量;增强的协作调度,时域、频域、空域以及功率域的联合协作;基于干扰对齐的干扰协调;无线回传。


——非正交传输


4G OFDM系统的一大优势是接收端的简单实现,这都得归功于正交的无线资源使用。但是从和速率的角度,正交系统通常是无法达到和容量上界的。正交系统的非最优特性在用户的信噪比存在巨大差异时表现得尤为显著。


最简单的非正交传输就是多个用户调制符号的直接线性叠加。这种功率域的叠加对当前标准的影响较小,而且许多方面属于实现类技术,尤其是上行。功率域叠加的传输需要有比特级的干扰消除,接收器复杂度较高,对于终端的实现要求很高。


更先进的非正交传输还可以利用码本的结构优化来降低对接收器复杂度的要求,使得系统更鲁棒,例如:


基于扩频码:序列具有较低的相关性,提高接收端的递进干扰消除(SIC)的鲁棒性,适用于上行免调度场景;


基于稀疏码:码本矩阵具有稀疏性,可以降低接收算法的复杂度,适用于上行免调度场景;


基于比特分割:码的叠加在比特级别,可以降低下行接收算法的复杂度。


——高频通信


传统蜂窝通信的频段在400MHz至3GHz。考虑到这些频段的使用已经饱和,而且5G的容量和用户速率要求如此之高,6GHz以上的频段很有可能广泛用于蜂窝通信,尽管目前大家对高频是否支撑广域覆盖还有不同看法。对于高频,以下的两点问题需要首先研究:


高频信道的传播模型。与低频相比,高频传播的机制和散射体的电磁效应可能有很大差别。尽管对于点到点的微波通信,已经有不少测量和信道模型,但它们多是考虑视距场景,这与蜂窝通信的一般状况有较大的不同。信道建模的难度不仅体现在需要横跨6GHz一直到100GHz,而且大尺度和小尺度衰落都需精确,并且还得包括空间信道建模。


器件成本和功放效率。对于传统的点到点通信,例如宏站之间的微波回传,器件成本和功耗一般不是制约因素。但对于电池供电的手持终端,器件成本和功耗直接影响高频的商用可能性。由于信号失真严重、射频噪声显著,有可能只用低阶的调制方式,这对高频系统性能会有很大影响。


高频方面,一些技术方向有望提高系统性能,弥补高频传输的某些先天不足。


新的帧结构设计。高频信道与低频信道的特性有很大差异,系统带宽也会有数量级的增高,载波方式也可能不只是多载波,单载波等技术也有其用武之地。


高频的短波长可以缩小天线阵列的尺寸,使大规模天线部署更有可能。高频传输的视距分量会占更高比例,基于多天线的波束跟踪技术将会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新的网络拓扑。高频通信一般适于近距离传输,而且很容易被物体阻挡。这种“隔离”的特性为新的网络拓扑提供了可能性,尤其是在超密集部署场景。

举报本楼

本帖有 4 个回帖,您需要登录后才能浏览 登录 | 注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手机版|C114 ( 沪ICP备12002291号-1 )|联系大家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15 19:55 , Processed in 0.356860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Copyright © 1999-2023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 Licensed

回顶部
XML 地图 | Sitemap 地图